【按】整理电脑资料,偶然翻出了建校20周年时写的一篇文稿,再次读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时期,今日分享,一作回顾,二向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柳吉忱老校长、柳少逸蔡锡英老师及各界贤达致敬。
疾风知劲草
——前进中的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
王永前
著名的梨乡莱阳,地处山东半岛腹地,是胶东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医疗活动的中心。在这个不足100万人口的城市里,大至“三甲”医院,小至“一甲”医院,就有近30家,门诊部所更数不胜数。就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就象医学百花园的一枝奇葩,在生根、开花、结果……
风雨沧桑二十年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上下求索。回眸来路,令人感慨万千。
1987年5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中医学会为解决中医后代学习中医学问题,委托已退休的著名中医柳吉忱先生,莱阳中心医院著名中医柳少逸先生,创办中医界自己的学校,校址就在莱阳。定名为“山东扁鹊国医学校”,从此开始了建校办学,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这,就是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的前身。
创建伊始,百业待兴,艰难困苦,玉汝与成。柳吉忱、柳少逸父子在国家没有一分钱资金支援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寻找房舍、筹措资金、招贤纳士,柳吉忱老先生年逾八十,一面著书立说,一面规划着学校的发展蓝图,耄耋之年,为了所挚爱的中医事业,为了中医后继有人朝朝暮暮苦苦求索。柳少逸先生当时供职于莱阳中心医院,一面忙于诊务,一面投入学校建设,3个月下来,头发白了一半。就这样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柳氏父子克服重重困难,以为国育才、志在四方为荣,经过四个月的筹建,于1987年9月,第一批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学生开学入校,学校从此迈出了坚实而又艰难的第一步。
1989年9月,学校历经两年的创造逐步走向规范,莱阳市教育局批准为职业中专,纳入全市招生计划。
1994年9月,烟台市召开第一届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学校作为优秀民办学校的代表受到市教育委员会的表彰。
1995年2月市教委报请省教委批准,成立“烟台扁鹊中医进修学院”,从而跻身高等院校之列。遗憾的是,老校长柳吉忱先生因病辞世,永远的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中医事业,离开了他的学生们。柳少逸先生出任校长。1997年6月,一次性通过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的评估,正式成立“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专业开设中医、中药、中医护理。这期间,虽历经风雨洗礼,但老一辈“扁鹊人”,师生一德,坚忍不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使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发展成为一所知名的民办高校。
期间,柳少逸校长多次应邀到日本、蒙古国进行学术交流。1994年,投资2000万美元的“中日合作山东半岛疑难病研究治疗中心”正式在莱阳审批立项。随之,日本森竹医院派出第一批研修生来校学习。烟台电视台以新闻电视周的形式,在美国北美卫视频道和美国62频道播出《中医柳少逸》,全方位、多视角的报道了校长和学校的发展情况。从此,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也由此引起了海内外的热爱中医的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适应社会需求,谋求更大更快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5年的时间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与企业联合,保障了毕业生稳定良好的就业。2001年与山东莱阳永康制药有限公司实现联合办学,开展订单教育,根据公司岗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这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人才。二是与工业学校合作,向综合性、多学科发展。2004年与青岛机械中专合作,增设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由合作院校安排在青岛企业就业。三是与知名院校合作,提高办学层次,由单一专业向多学科发展。2002年以来先后与、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实现了联合办学,专业增加到10余个,中专、专科、本科多层次共同发展。既拓展了专业设置,增加了办学层次,又拓宽了就业渠道,进而加大了办学力度。成为泰山、济宁、潍坊三大知名医学院校在我省东部地区的专、本科成人教育教学基地,和菏泽卫生学校烟台教学基地。为适应社会需求,2002年由烟台市劳动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部”,为社会培训技术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麻醉学、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中专、专科、本科专业十余个。具有本科、专科、中专、短训四个教育层次;医学、药学、保健、机电四个教育门类,全日制、函授夜大、短期培训三种教育形式。学院现占地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1800余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齐全,配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中药标本室、人体解剖模型室、护理示教室、药物制剂室、篮球场和乒乓球室,并设有实训基地3处,实习医院26处,中药栽培基地三百余亩,种植药用植物300余种。
近几年,各级政府授予许多荣誉:连续五年莱阳市教体局、人民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4、1999年,在烟台市第一、二届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原烟台教委授予“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1991—2005年,连续15年莱阳教体局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2—2005年,连续4年莱阳民政局授予“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烟台市教育局授予“烟台市一类民办学校”;2003年,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民办高校”。
三尺讲台谱华章
20年薪火传承,20载孕育积淀。几代“扁鹊人”躬耕杏林,执掌教鞭,传薪播火,教泽绵长。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学校在稳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等方面逐年加大力度。一方面“筑巢引凤”,积极引进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年青教师,聘请国办院校因年龄退居二线的高资历教师;另一方面,鼓励栽培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重点培养,并与有学科成果的老教师结对子,言传心授,实行导师制度,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授课技能。另外又通过计算机培训、理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本着优化教育环境,突出教学地位为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是按毕业去向分层。学生毕业后需要工作的,在教学安排中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毕业后继续升学深造的,在教学中就要强化理论基础和文化课的学习,为继续升学作准备。二是按文化基础课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开展优秀课评选活动。教务主任和分管教学的校长跟班听课,随堂评议,极大的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的评选,鼓励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连续三年,我校教师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是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增加到26个。实验课开出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并实施了实习强化训练、实习巡回教学、实习技能考核。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控。首先加强了考风考纪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学生中开展诚信医德教育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医德诚信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应考。同时建立并完善了考试制度。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加大监控力度,教学相长收到很好的效果。连续4年全市教学质量评价中,均为优秀。
真诚育人结硕果
学校一贯坚持“真诚育人”,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构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环节组成的思想教育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秉承周礼三行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柳氏家风为师训,发扬“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的校训精神,谨遵“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读书”的师训训导,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在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校团委、学工部在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紧密合作,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5年被授予“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柳少逸校长也被省教育厅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有序。长期致力于育人育魂,努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评比“我最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引导教师情注学生,真诚育人。情系贫困学生,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酌情减、免、缓交学杂费。先后帮助困难学生近百人,减免学杂费二十余万元。
抓就业指导,高度关注毕业学生前途,对毕业生提供免费回校进修,增加岗位竞争能力。
倡导全员育人,学校在以人为本的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同时,所有在校教职员均负有教育学生,联系学生的职责。真诚育人,亲情育人。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走访部分学生家庭,关爱学生健康和成长,努力使学生的在校求学经历成为他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要素,积极稳妥的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连续5年中专部学生对口升大学,烟台市医学类高考状元均在我校诞生。连续五年实现100%上线,100%录取。严格的教学管理,雄厚的师资水平换来了累累硕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文化基础,从中专读到大专,又升到本科。有的攻读了学位。例如87级学生于健宁,17岁初中毕业来到学校,从中专一直读到本科,先后获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
学生毕业后大都实现对口就业,遍布各地。有的在农村社区服务于百姓,有的在各级医院成为业务骨干,也有的走上了医疗机构的管理岗位。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广大民众。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办公室常年与各有关部门、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洞察市场动态,了解用人信息,指导学生就业。连续5年实现毕业生100%对口或基本对口就业。跟踪回访显示,满意率和稳定率均在95%以上。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一专多能,经烟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部”,对各类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岗位技能鉴定合格,取得“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又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反馈颇佳。
学校鼓励广大师生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师生撰写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截止目前,累计撰写有价值的学术文章460多篇,内部交流340余篇,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或会议交流120多篇,并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优秀学术论文奖。
为宏扬中医文化,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经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民政局备案,成立了山东中医药学会半岛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山东中医药学会中青年中医读书会、莱阳市中医药研究协会。先后组织召开山东省中医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外治法学术研讨会”、“齐鲁名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山东省中医文化学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康复疗法学术研讨会” 、“山东省中医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山东省海洋药物与中医临床学术研讨会” 、“山东省中医药保健学术研讨会”、“山东省地方中草药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共承办国家级会议一次,省级会议12次,学术例会13次,结集出版论文汇编30余册。目前正式出版中医专著《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少阳之宗》、《中国象数医学概论》、《中国象数医学研究荟萃》、《中医非药物疗法荟萃》、《中医外治法荟萃》、《中医康复疗法荟萃》、《杏苑耕耘录》、《伤寒方证便览》等11部。
专家治校尽芳菲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贯坚持“专家治校”的教学管理思想,倡导“学以致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科研、临床的专业能力,并且躬身力行。
校长柳少逸是著名中医专家,在搞好中医教学的同时,尚致力于中医学术研究,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师生树立了榜样。他集40年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之大成,创立了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和病机四论体系,并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和肯定。病机四论是指: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该理论体系是对慢性内伤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的高度归纳和精练,是认识和治疗慢性内伤性疾病的思辩纲领。中国象数医学更是对中医研究的新突破,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高度评价,多次应邀代表学校赴日本、蒙古国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活动和医疗合作。
柳校长勤于笔耕。目前,已有《少阳之宗》等九部医学著作出版,七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并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业绩被《科技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卫生与健康》、《烟台日报》、《山东画报》、《山东文学》、《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当代名人大典》、《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名医列传》、《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中国当代名医良药大典》、《中国特色名医大典》、《齐鲁名医学术思想荟萃》、《中国中青年名中医列传》、《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胶东医疗》和《栖霞人杰》等典籍收录。
作为国家和省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烟台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半岛中医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青年中医读书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及莱阳市中医药研究协会理事长。
受山东中医药学会的委托,先后主持召开“山东省中医非药物疗法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外治法学术研讨会”、“齐鲁名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山东省中医文化学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康复疗法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山东省海洋药物与中医临床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医药保健学术研讨会”、“山东省地方中草药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九次专题会议和十二次学术例会,为中医药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常务副校长徐寿长,中药学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山东药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烟台市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顾问,全国生药学、中药鉴定学学会理事,全国中药标本馆委员会理事,主编了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实验指导》等,参编了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教材《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基础》及高等学校生物系教材《植物实习教程》、《烟台中草药手册》等,主审了《烟台市中药资源汇编》、《中药易览》等科教资料。撰写了《胶东地区中草药调查研究》、《山东败酱属药用植物的调查利用》、《山东“马尾莲”原植物的研究》、《山东酸模属植物的研究利用》、《山东野生元胡的镇痛研究》等30余篇论文,并在省级学术会议或中级以上刊物发表。《山东省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艾山、牙山、大泽山、长岛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及《山东栽培中药病虫害资源调查与防治》等两项科研课题,均获得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的管理使学校的发展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学生以“扁鹊人”为自豪,在这里他沐浴关爱,健康成长,德馨艺精。一批批“扁鹊的传人”以其淳朴的品德,扎实的理论,精湛的医术,敬业乐群的社会形象,受到诸多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十弱冠,风华正茂。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正以其青春的活力创造着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注】本文撰于2007年8月,为扁鹊国医学校建校20周年所写。